问题 综合

读图,回答问题。(9分)

(1)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_____℃,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2)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3分)

                                                                                                           

(3)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

答案

(1)8   ,纬度差异(2分)

(2)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自然条件1分,社会原因2分,共3分)

(3)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4分)

本题考查判读等温线图的能力以及对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递变数值可判断相邻等温线数值相差2℃(越往南气温越高)则丹江口气温为2℃。北京1月气温从图中可看出为—6℃,故两地相差约8℃,两地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而使太阳辐射的热量有差异造成(从图可看出,两地纬度相差约7℃)。

第(2)题,京津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每年降水量不多,虽河流不少但径流量少;同时该地区自古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一方面耗水量很大,同时水污染也严重,这样就必然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目前已是中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为了解决京津缺水问题,国家正在实施庞大的南水北调工程。

第(3)题,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几个大方面。从气候上看,华北平原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区,地处暖温带而光热充足,同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就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非常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从地形上看,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耕作和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从土壤方面看,华北平原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而肥沃。这些方面的有利条件决定了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单项选择题

2006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06年,辽宁省44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1亿元,增长 21.8%,占全省35.6%,比重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874元,比上年增长2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30.1%,增幅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占全省 13.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投资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辽宁省44个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3.产业结构实现新调整。2006年,辽宁省44个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 1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0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0亿元,增长 24.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

4.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2006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k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省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 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2000-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2006年辽宁省44个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省的1/5强

B.2006年辽宁省重点发展二三产业

C.2006年辽宁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幅

D.长海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