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蹬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你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题干主要借苏格拉底的故事说明做人原则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对象做过错事而区别对待。故选C项。

多选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lǎo)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zhāo)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号。”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语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一家人的什么感情。 

                                                                                                                    

2.语段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舅姥爷、妈妈和我的悲痛的? 

                                                                                                                                               

3.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之后,年幼的妹妹又会怎样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妹妹当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