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张某,男,27岁。病发1天,因夏夜乘凉而腹痛拒按、喜温畏寒,肠鸣腹泻稀水样便,舌苔白润,脉沉。

有效的给药方法是()。

A.饭前服药

B.饭后服药

C.空腹服药

D.汤药浓煎频服

E.汤药宜热服

答案

参考答案: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①                。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②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补充上文空白处2分①                                     

小题2: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   ,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后人把他与老子并称“老庄”。(1分)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牛马。      辩: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面目:      

(3)东面而视,不见水                      端:          

(4)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少:           

小题4:下面所列各句中划线的“见”字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中“见”字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儿童相不相识

B.于是入朝威王

C.扁鹊蔡桓公,立有间

D.吾长笑于大方之家小题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6: 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         (2分)

小题7:从庄子“道”的观点看,事物无大小、是非之分,一切都是相对的,但作为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3分)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包括()。

A.鼓励情绪宣泄

B.分析非理性信念

C.建立理性信念

D.改变求助者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