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加、墨三国于()年宣布成立的。

A.1992年8月12日

B.1992年12月3日

C.1993年3月6日

D.1993年7月21日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见《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我死,王封汝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其主俗主也知:巧诈

C.见一丈人,小船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3分)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

  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及出见,知余愁苦,概助十金。园为洋商捐施而成,极为阔大,惜点缀各景,杂乱无章,后叠山石,亦无起伏照应。归途忽思虞山之胜,适有便舟附之。时当春仲,桃李争妍,逆旅行踪,苦无伴侣,乃怀青铜三百,信步至虞山书院。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烹碧罗春,饮之极佳。询虞山何处最胜,一游者曰:“从此出西关,近剑门,亦虞山最佳处也,君欲往,请为前导。”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敝履穿,不堪入署/署:官署

B.投约晤于郡庙园亭中/札:书信

C.攀而上,直造其巅/猿:猿猴

D.邀其人就野店饮三杯/沽:买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作者游玩之兴的一组是( )

①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

②询虞山何处最胜

③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

④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⑤俯首下视,腿软欲堕。

⑥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朋友做担保受到连累,令父母生气致使失去了家庭的欢欣,寄居,谋生,盘缠短缺,本文记叙的是作者陷于愁苦中的快乐的游历。

B.城隍庙园是由外国商人捐资建成的,极其开阔宏大,可惜作者认为各种景物的点缀,杂乱无章,后园叠造的假山石,也没有起伏照应。

C.时令正当仲春,桃李争艳;作者逆旅行踪,游玩了虞山景色最好的地方。

D.作者爬到山的巅峰,他的朋友赞叹他“真壮观呀!还没见过像您这样豪迈的游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