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他们

①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②让我们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手,走进他们的生活……

③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了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④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接触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城市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⑤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⑥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上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市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月亮;黎明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⑦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会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⑧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⑨虽然,他们还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了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⑩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⑪他们,终将成为我们。

小题1:全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外来务工子女们”在城市里生活的艰难?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繁华的城市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⑵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

小题3:第⑥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小题4: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里的“成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差点落下泪来”?(6分)

答案

小题1:居住环境恶劣;“城里人”的歧视;学费困难;学校简陋;生活压力大等

小题1:⑴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但在内心有了深刻的体验,产生了希望。

⑵孩子们目前面临很多困难,但社会开始关注他们,他们会在困难中成长,他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各2分,共4分)

小题1:排比。(2分)文中的三个排比句,在内容上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在城市里面临的重重困难难,(2分)语言上也构成了文章铿锵的语调,鲜明的节奏,读来富有音乐性。(2分)

小题1:这里的“成长”是指孩子们开始适应城市的生活,接受城市文明,并将把这种获得带到自己的家乡去改变那里的一切。(4分)作者为孩子们成长中含有对未来的追求,对家乡的深情而感动。(2分)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全文来看,本文用抒情的语言介绍了他们的困境,本题4分,答到一点一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⑴结合4、5、6自然段,可整合出答案,他们无法应对城市生活,便在黎明许愿, 说明他们还有希望。⑵结合第9自然段,我们了解到,虽然他们还有很多困难,但已经有人开始关注他们,所以未来是有希望的。

小题1: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是排比。只要写出排比的作用即可。即节奏感强,更具音乐性和抒情性。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成长不是身体的成长,而是心理的成长,即融入城市,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建设家乡。作者听到他们纯朴的心愿,很是感动。

选择题
问答题

资料一:某手机生产企业是国内老牌的手机生产商,技术在国内领先,生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在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在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内传统手机市场日益饱和,他们利用在同行业中成本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产品价格,虽然保住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越来越感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经董事会研究,在聘请世界著名的某管理咨询公司对该企业进行诊断和收集,研究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演算、模拟后,做出了以下重要决策:一是开发生产高技术彩屏手机以获得较高收益。由于生产彩屏手机技术要求高,投入大,风险也大,准备在购买国外技术的情况下根据国情进行开发;二是新建空调、冰箱生产线。虽然这些产品生产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低,但技术相对成熟,风险小,如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和营销优势,成功的把握较大;三是随着彩屏手机、空调、冰箱等生产企业的逐步投产,企业组织机构也做出相应调整:在公司总部保留人事、财务、法律等职能部门;成立通信产品、空调、冰箱三个部门,分别负责这三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成立一个研究开发部门,统一负责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
资料二: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系B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境外控股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地和经营地均在C国,并在C国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08年11月30日,A公司突然向C国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于次日发布公告称,A公司在某能源品种的期权交易中遭受重创,累计损失5亿多美元。这一消息,震惊了国内外市场。B公司迅速派出调查组,对A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调查。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情况:
(1)2006年8月,A公司在其总经理甲的策划和推动下,开始从事能源品种期权交易。由于A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能源采购业务,包括总经理甲及期权交易员在内的多数员工对期权交易业务缺乏基本常识。A公司董事会事后通过其他渠道得知本公司在从事期权交易,但从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予以制止。(2)2006年10月,为加强对A公司的财务监督,B公司尝试向A公司委派财务部经理,A公司董事长(由B公司总经理兼任,由于一直在国内工作,于是将A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授权A公司总经理甲全权负责)对此表示同意。但A公司总经理甲坚持从当地聘用财务部经理,并先后将B公司委派的两任财务部经理调任他职。此后,B公司放弃了委派财务部经理的努力。(3)2007年7月,面对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的走势,在未对能源市场作出全面、冷静分析的情况下,总经理甲仍主观认定能源价格将发生逆转,并授意交易员进行了看跌期权交易,导致A公司发生较大损失。在随后的近一年中,能源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为扭转颓势,总经理甲仍抱着侥幸心理坚持进行看跌期权交易,并进一步加大了交易量。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交易量对交易保证金的需求,总经理甲授意公司财务部将董事会明确规定有其他用途的3亿多美元贷款用以支付交易保证金。总经理甲对上述期权交易行为和改变贷款用途的行为,未向董事会报告;同时,对期权交易发生的损失,也未在公司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和披露。(4)2008年8月,尽管已在期权交易中遭受巨大损失,但总经理甲仍在公开场合表示,A公司收入稳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5)根据A公司《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A公司的期权交易业务,实行“交易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部—总经理—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制度。同时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每一笔交易要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强制平仓(了结期权交易行为)。《风险管理手册》中还明确规定公司的止损限额是每年500万美元。但是,交易员没有遵守交易限额规定和平仓规定,风险管理委员会也没有进行任何必要的风险评估,审计部因直接受命于总经理而选择了附和,总经理甲为挽回损失一错再错,董事会对期权交易盈亏情况始终不知情。调查工作结束后,调查组向B公司董事会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对A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B公司如何加强对包括A公司在内的境外控股公司的控制提出了改进建议。
要求:

结合资料一,试分析该企业为实施新战略所采用的组织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