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与伦琴发现的X射线为基础的放射线医学不同,基于贝可勒尔的放射性核素发展起来的核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示踪原理,即利用放射性核素参加体内生物活动同时发出射线的特点,通过探测射线反映这些生物活动过程及其特点

物质是第一性的。大千世界中的近4万种物质,究其本来,都不过是由氢、氮、碳等一些简单的物质元素以不同数量和方式的组合所形成的。人体自身,也不过是三十余种简单元素的复杂组合而已。生命,也只是这些元素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如果能够观察这些元素或元素关系的变化,就无疑找到了从生命本来水平①探索生命奥秘的最佳途径。核医学的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元素或示踪剂与体内元素或由其组成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性质相近,从而可以参加或“渗透”人体内生物活动的特性,通过射线达到了了解体内特定生物活动的目的,是当前唯一具备在活体元素水平②观测人体和生物过程潜力的技术。

分子水平③进行示踪对医学的贡献之一是提供独特的诊断信息。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人类大多数疾病在本质上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发展到______,最后产生临床症状和体症的一种系列变化过程。目前临床上种种“早期诊断”往往只能检测到功能和形态的改变,通常是一旦确诊,疾病实际上已达到发展过程的晚期,这对进一步救治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核医学通过示踪原理,利用不同标记分子来参加特定生物活动的不同过程,每每洞察秋毫,使不少疾病诊断提前到代谢甚至基因阶段,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结合上下文,给第三段画线处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代谢异常;基因变化;结构形态失常;功能异常

B.基因变化;代谢异常;功能异常;结构形态失常

C.功能异常;结构形态失常;基因变化;代谢异常

D.功能异常;代谢异常;结构形态失常;基因变化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第三段说目前临床上“往往只能检测到功能和形态变化”,而核医学可“使不少疾病诊断提前到代谢甚至基因阶段”,由此来推断其顺序。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凝聚力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 * * 曾经创造过饮誉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中医药学。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凝聚中 * * 的精神纽带,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共识的表现,这一民族文化共识促使炎黄子孙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

②中医药学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如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不仅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即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而且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和概念。中医学还受到儒、道、佛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礼”观念,在医学家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内化为“发大慈恻隐之心” “普救含灵之苦”(《千金方》)的从医动因,外化为“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的大医风范,铸造了高尚圣洁的医学伦理观,孕育出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数的光辉典范。道家始祖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创立的辩证法体系早在《内经》中就已被接受,道家恬淡自然的养生观及炼丹术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③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标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大医精诚“四个字来高度概括。如学医先学德之风,就是中 * * 崇德尚义的反映。不问贫富,不问长幼,不问美丑,不问亲疏,一视同仁,一心赴救的行医宗旨,实质上和儒家传统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道德观密切相关。医术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与中 * *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统认识模式基本吻合;寒热调配、补泻兼施的配方原则与中 * *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一脉相通;循序渐进、务除首恶的治病程序与中 * * 临变不惊、标本兼顾的务实精神彼此呼应;统观全局、辨证施治的医学理论与中 * * 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互相协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就是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中 * * 的作用的原因,中医药文化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了中 * * 的文化精神。

④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崇高声誉,这就是文化共识的表现。文化共识使民族成员在文化心理上有了一致的看法和共同的行为,从而加强了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其形成和稳定促使其载体(民族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相似,以至民族成员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华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同,但他们在中 * * 传统文化影响下都以民族文化为根。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文化共识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医药文化是中 * * 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日前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预示着中医药学新的发展高潮的到来。

小题1:下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享誉世界的中医药文化是中 * * 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 * * 的灵魂和血脉,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B.中医药文化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古代哲学与儒、道、佛等学派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

C.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标记,“寒热调配”就与中 * * “临变不惊、标本兼顾”的务实精神相呼应。

D.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中 * * 的作用,并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了中 * * 的文化精神。小题2:下列不能体现中医药学“文化共识”的一项是(   )

A.“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不问贫富,不问亲疏,一视同仁,一心赴救的行医宗旨。

B.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法的方法论,医术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与传统的认识模式基本吻合。

C.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普通认同,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崇高声誉。

D.中医药学使民族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相似,以至民族成员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仁”、“礼”等哲学思想,内化或外化在医学家们身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心理观和医学伦理观。

B.道家“恬淡自然”的养生观及其不论贫富,一视同仁的从医道德观,让中医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标记。

C.中国古代哲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中 * * 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中的统观全局、辨证施治的医学理论互相协调。

D.中医药学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与深厚的哲学内涵,令全球华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