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口测法正常体温()。

A.36.3~37.2℃

B.36.5~37.7℃

C.37.3~38.0℃

D.38.1~39.0℃

E.39.1~41.0℃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解题思路] 临床工作中,不同的体温测量方法所获得的正常体温值是不同的,口测法(舌下温度)正常体温为36.3~37.2℃;肛测法为36.5~37.7℃;腋测法正常体温为36~37℃,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41℃以上为超高热。

[命题规律] 考查“正常体温和发热的分度”。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 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发热的常见原因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引起发热。产生外源性致热原。

2.非感染性发热

具体内容见下表。

(三)发热的临床分度、过程与特点

1.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和超高热。

2.临床过程与特点: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2)高温持续期

①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致热原仍然存在,产热和散热过程在高水平处于平衡。

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可有小量出汗。

③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前者如疟疾,后者如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败血症等。

(3)体温下降期:致热原清除,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

计算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