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粗糙不平的表面或毛坯面作定位基准面时,应选用()。

A.平头支承钉

B.圆头支承钉

C.网状支承钉

D.支撑板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②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③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又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④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⑤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⑥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⑦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⑨许多年之后,有一位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⑩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记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些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凯利医生。” 

1.请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内。

     (1)面对出现的情况,一点办法也没有。(           )

     (2)因为十分饥饿而顾不上选择食物了。(           )

     (3)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

2.请概括本文叙述的事件和主要内容。   

     第①~⑧自然段写的事是                                                                                                           

     第⑨~⑩自然段写的事是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3.本文讲述的故事是凯利医生的亲身经历。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颂扬了            

                                                的崇高美德。(用文中语言回答) 

4.故事里的男孩(后来的医生)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请给本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6.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选一项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打“√”。 

     ①作者只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  

     ②作者只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 

     ③作者既考虑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又考虑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坳,他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穿过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我们家的‘北海’”是指:

A.同窗家中的后花园。

B.同窗家中的睡莲池。

C.后花园里的小凉亭。

D.后花园里的一座假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