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主诉:男性,45岁,突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1天,加重2h。

病史: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初起时为剑突下阵发性胀痛,后出现全腹部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2h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躁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3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未予治疗;无消化性溃疡病史。

查体:T38.9℃,BP110/80mmHg,P110次/分,R32次/分。急病面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头颈心肺(-),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6肋间,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辅助检查:Hb96g/L,WBC18.9×109/L,AST21U/L,BUN9.9mmol/L,TBIL30μmol/L,DBIL12μmol/L,血钙1.75mmol/L。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B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cm×3cm×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个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CT示: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大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答案

参考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①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②胆囊炎、胆石症。

(2)诊断依据①急性上腹痛并发展为全腹痛,向后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②全腹肌紧张,有腹部压痛、反跳痛,有可疑腹水征。③WBC升高,血钙下降。④超声检查示胆结石、胆囊炎,CT检查示有胰腺炎的影像特征。

2.鉴别诊断(5分)①消化道穿孔。②急性胆囊炎。③急性肠梗阻。

3.进一步检查(4分)①血、尿淀粉酶测定。②腹腔穿刺,腹水常规及淀粉酶测定。

4.治疗原则(3分)①禁食,胃肠减压止痛。②适当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③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④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⑤密切观察病情,有手术指征时可手术探查。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 * * 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题1:以下句子分别编成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

①久之,始归故里 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 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