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 * * 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谥正献。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悉:熟悉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