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甲所示,ABCD为一液体槽,AB、CD面为铜板,BC、AD面及底面为绝缘板,槽中盛满导电液体(设该液体导电时不发生电解).现用质量不计的细铜丝在下端固定一铁球构成一单摆,铜丝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穿出铁球使得单摆摆动时细铜丝始终与导电液体接触,过O点的竖直线刚好在AD边的垂直平分面上.在铜板AB、CD面上接上图示电源,电源内阻可忽略,电动势E=8V,将电源负极和细铜丝的上端点分别连接到记忆示波器的地和Y输入端(记忆示波器的输入电阻可视为无穷大).现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使其在垂直于AB、CD的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闭合开关S,就可通过记忆示波器观察摆球的振动情况.图乙为某段时间内记忆示波器显示的摆球与CD板之间的电压波形,根据这一波形

(1)求单摆的摆长(取π2约等于10,取g=10m/s2);

(2)设AD边长为4cm,则摆球摆动过程中偏离CD板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各是多大?

答案

(1)由图可知,T=1s

由T=

l
g
得,l=
gT2
4π2
=
10×12
4×10
m=0.25m=25cm

(2)摆球摆到离CD板间的最大电压为Umax=6V

该电压与摆球偏离CD板的距离成正比,则有:

lmax
lAD
=
Umax
E

其中lAD=4cm,E=8V

解得△lmax=3cm即为最大距离.

摆球摆到离CD板间的最小电压为Umin=2V

lmin
lAD
=
Umin
E

得△lmin=lAD-△lmax=4-3cm=1cm.

答:(1)单摆的摆长为25cm.

(2)摆球摆动过程中偏离CD板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各是3cm、1cm.

综合

(10分)环境保护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如上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2)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3分)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