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急性胰腺炎案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0岁,职员。因腹痛1天入院。

患者1天前酒席宴会后出现中上腹钝痛,进食略加重,与排便无关,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自服胃黏膜保护剂有一定疗效,但疼痛持续存在,前弓位可略缓解,影响进食;进食鱼汤后上腹痛明显加重,动则痛甚,解痉药无效,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便基本2天1次,未见明显黑便。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曾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不适,于外院行B超: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查体:T37.5℃,HR96次/分,BP130/85mmHg。神清语利,被动蜷曲位,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软,中上腹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肠鸣音3~5次/分。肛诊:(-)。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9×109/L,GR81.8%,Hb126g/L,PLT380×109/L;血淀粉酶546U/L。

答案

参考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胆源性?),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诊断依据是:中年男性,暴饮暴食、油腻餐后出现急性上腹痛伴上腹压痛;被动蜷曲位;曾有胆囊多发结石,本次皮肤巩膜黄染;血白细胞升高,血淀粉酶3倍以上升高等。

2.鉴别诊断(1)急性胃炎需胃镜检查明确;血淀粉酶升高不超过正常高限的3倍;B超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胰腺明显病变。(2)消化性溃疡常有反复性、季节性、节律性等上腹不适改变,血淀粉酶升高不超过正常高的3倍,胃镜检查可明确。(3)肠痉挛多为一过性,辅助检查无明显改变。(4)消化道穿孔可有剧烈性腹痛、板样腹、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血白细胞升高,膈下游离气体等改变。(5)消化道肿瘤可有慢性消耗表现,相应部位体征,相应肿瘤标志物可阳性,影像学检查有提示。

3.进一步检查(1)肝功能全套。(2)监测血淀粉酶、脂肪酶变化。(3)腹部B超。(4)必要时行增强CT、胃镜检查。

4.治疗原则(1)支持及对症治疗禁食、胃肠减压、镇痛治疗。注意事项:诊断未明前禁用吗啡类镇痛药。急性胰腺炎时禁用吗啡,可予哌替啶(杜冷丁)镇痛。(2)药物治疗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根据情况决定,建议予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抑制胰酶分泌(生长抑素)、抗生素治疗(考虑为胆石性胰腺炎时应用);(3)介入治疗如有胆道结石,应行.ERCP取石治疗;无法行ERCP时,可行PTC/D缓解胆道梗阻症状。(4)必要时手术治疗。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粱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于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立即就任了内务御,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材料二、三反映的史实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