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材料三:共同体大部分原材料靠进口,而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第三世界国家还向共同体供应棉花等农产品,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的重要贸易对象……进入70年代,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彼此协调立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共同体与之签定《洛美协定》。共同体同意在不要求“互惠”的情况下让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45个国家的工农业产品自由进入共同体国家,共同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帮助建立和扩大原料加工业、制造工业和其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设施……协定签定后,双方到1997年贸易额已达300亿美元,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以上材料均引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洛美协定》签定后,双方贸易发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均无力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3)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投资环境。
原因:第三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欧共体本身对于第三世界市场原材料的需要。
(4)第三世界国家经过团结一致的斗争,有力量逐步改变旧的不平等的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促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