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患者,男,52岁,近半年来常于劳累后感疲乏,伴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休息后稍好转。外院诊断为"心律失常: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治疗情况不详。半天前,患者在超市购物时突然发生晕厥,伴抽搐,查体:心率30次/分,血压85/55mmHg。急诊以"晕厥待查"收入院。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是()

A.PR间期大于0.20s,无QRS波群脱落

B.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C.PR间期固定且正常,有间断性的QRS波群脱落

D.PR间期固定且延长,有间断性的QRS波群脱落

E.PR间期固定,可正常亦可延长,有间断性的QRS波群脱落

答案

参考答案:E

阅读理解与欣赏

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小题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2分)

小题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2分)

小题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