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在做喷泉实验时.通常的做法是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下面是某老师对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如下图所示,用5 mL的注射器来代替胶头滴管,实验前将注射器注满水,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柱塞。

问题:

(1)此实验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2)指出原装置存在的缺陷和实验改装之后的优点。

答案

参考答案:

(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挤压胶头滴管,喷出水柱,气体大量溶解,导致烧瓶中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原装置的缺陷:胶头滴管虽已蓄满水,但倒置后一部分水进入了胶头中,滴管中没有充满水,挤压时经常出现挤不出水的现象,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大大降低了实验的成功率。改装后的装置的优点:①用5mL的注射器来代替胶头滴管,实验前将注射器注满水,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柱塞,百分百能喷出水柱。②5ml的注射器与胶头滴管粗细大小相似,不影响原实验装置的效果,而且改进后,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