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细菌接合作用机制?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区别?
答案
参考答案:
指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通过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F+(雄性)菌株是指细胞内存在游离的F质粒,细胞表面有性菌毛的菌株。
F—雌性菌株是指细胞中没有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毛的菌株,与F+菌株或F′菌株接合获得F质粒或F′质粒,并转变成为F+菌株或F′菌株。
细胞中F质粒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的菌株。Hfr菌株与F-菌株的基因重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而得名。
它的遗传性状介于F+菌株与Hfr菌株之间,是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的特殊F质粒,称F′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