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宏观事物、所反应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涵义具体化,从而做到在理解化学用语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

A.可视化策略

B.多重联系策略

C.概念形成策略

D.联系反馈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可视化策略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宏观事物、所反应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涵义具体化,从而做到在理解化学用语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

论述题

(10分)2013年4月8日,台湾前民进党 * * 谢长廷表示,习 * * * * 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材料二 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

历史上,西方拥有普世价值(文明)梦。“西方现代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西方建构起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材料三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政治意义。(10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