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穷人一起上路

鲍尔吉·原野

  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目光被左壁招贴画吸引:

  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而来。他刚毅精悍,左腿是机械假肢,肩膀有些前倾,吃力地、渴盼地向前疾行。画面正文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铬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穷人”两个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

  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我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时,耳边歌声趋近,不远的地方有一支乐队。四个淡蓝色牛仔装的年轻人在弹唱,隧道高瓦数的橙光把他们的脸庞勾勒得十分柔和。他们沉静地吟唱美国乡村歌曲,弹电贝司的女孩子很卖力,头发在肩膀上跳。他们脚下一只干草色的牛仔帽里有散钞,纸卡上写着:为脊髓灰质炎病童筹款。

  乡村歌曲在海底隧道回荡,宁静而朴素。曲调如RICHAED MARX的风格,把渴盼压在了心里,舒展、大度而倔犟,如fool’s game,又my  confession。吉它、蓝色牛仔装和他们头发上金黄的轮廓,与音乐一起构成了奇妙的效果,身后招贴画上的独行者目光炯炯,简直就要破壁而出了。

  我想站下多听一会儿,但听众只有我一个———别人扔下钱匆匆而行。我把仅有的一些港元扔进干草色的礼帽,感到轻松。这几天我被这钱弄得枯燥———买东西剩下的这点钱,大件买不成,小件又不想买;还得动脑筋找打折的商店,比如“SOGO”;又要算计地铁费用等等,哪如此刻省心。

  乡村歌曲对爱情、忧伤和前途均有独特的诠释方式,就像枝头上的花与瓶里的花不一样,像赤脚在五月的玉米地里走过,脚丫缝儿感到土壤的湿润,像衣衫带着松香味,指甲缝儿里有洗不尽的惭愧。但我把所有的钱放送礼帽之后,伫立倾听就有一些惭愧。我想有钱真是不错,隔一会儿,往那里扔点钱,再接着听。但是,把钱分几次给一个募集善款的乐队,似乎也不像话。

  他们并没有用目光驱人,眼神里多少还有一些谢意,感谢我目不转睛地倾听。跟港人比,我有许多时间,但仍然不能长久流连。

乡村歌曲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用目光接过一幅又一幅的“跟穷人一起上路”,向出口走去。这时,口袋空空,我把它翻出来,像两只兔子耳朵在腿侧垂着———我童年曾玩过这样的游戏。那时没有钱,口袋里是一些纸团。现在演习一遍,竟很新鲜,好像洗手套一样把自己翻过来洗干净了。(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课本》)

小题1:结合文意,请你谈谈“‘穷人’两字竟很尊贵”中“尊贵”含义的理解。(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请分析招贴画有哪些感人之处?(8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技巧及作用。(5分)

小题4:文章题为《跟穷人一起上路》,假如改成“帮穷人踏上坦途”好不好?为什么?(8分)

答案

小题1:(1)“尊贵”一方面是说在香港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这儿格外引人注目(2分);一方面是说关注这些穷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体现了人尊贵的精神与品质。(2分)

小题1:(2)招贴画感人之处:①一个残疾人却心系病中孩子,为他们募捐;②这个人以残疾之身走过千山万水,从新疆到香港;③汉子虽身残,但助人的信念却很坚定;④画面上的文字:跟穷人一起上路;⑤画面“一幅连一幅”,源源不断,象征着救助穷人的不竭的动力和不懈的追求。

小题1:(3)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描述了年轻人演奏的乡村音乐的艺术魅力(1分)。其演奏体现乡村歌曲鲜活、自然、朴素的特点,深深感动着作者。(2分)

小题1:(4)不好。(2分)“帮”有着明显的强势色彩,不如“跟”显得平等、尊重和真挚。另外,“踏上坦途”显示不出过程中面对贫穷与苦难的沧桑与坚毅。而“上路”可指踏上征程,既有对苦难的清醒认知,又有着果敢与勇气,含有充满信心、接受挑战的意味。(6分)或:好。(2分)也能体现出关爱之情,同时也符合对穷人进行帮助的实际情况。(6分)

小题1:“含义”理解一般是以语句为单位来考查的,单个词语含义的理解,新课标考试大纲没有该能力点的考查,三年来的安徽卷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设题。个别省份(如浙江卷)有这种形式的设题。“含义”理解题,要注意其语境中的意义,结合语境从两个层面思考,即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该题就是这样。

小题1:其实该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相关语段内容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是出现在文本第8段:“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一般而言,只要阅读前七段文字即可,将这几段涉及到招贴画的描写或介绍的文字概括出来,在稍加整理就成为答案了,注意分析的对象是“招贴画”本身,从文本看一是招贴画的画面内容让我感动,二是那张贴的方式给我的触动。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1:该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赏析,但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角度——“技巧”和“作用”,其实“作用”是多余的,因为技巧的赏析本身就包含了其表达作用(或效果)的分析。“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但首先想到的还是修辞,结合文本,难度不大。

小题1:该题是以变换标题的形式来考查对文本主旨的准确把握。因为散文的标题有的是侧重于明确了写作对象或内容,有的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或模糊的主旨,本文的标题是暗示了文本的主旨。该文本的标题是侧重暗示主旨的,就应该该从主旨表达的角度切入,即该换标题会与文本的主旨不相符合(这样思维和分析最重要)。如“跟”,体现出我们应该与贫穷者一起,同心协力,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出作者对贫穷者的尊重,帮扶是出于真诚;而换为“帮”有明显的强势色彩、优越感等。简答题的解答关键是在读懂文本和题目指向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范式去拟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国家赔偿制度的叙述中,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A.甲是某县一个农民,2005年3月因抢劫罪被二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在服刑过程中,该县公安机关在破获一起重大抢劫杀人案中发现,该案犯罪嫌疑人乙与甲长相十分相似,经审讯得知甲并无犯罪行为,是公安机关错把甲当作乙导致错误。经过再审后甲被无罪释放,甲欲请求国家赔偿的话,赔偿义务机关是该县公安局
B.两名警察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乘坐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应警察的要求急速行驶,并连闯红灯事后被交警部门罚款。该司机认为自己超速行驶和闯红灯的罚款应该可以请求国家赔偿
C.某市公安局在追查赃物流向的过程中,将某一废铁加工厂的机器和库存物品以及车辆一并查封,估价价值5万元。该厂在被查封期间,雇人看管费用为1000元,该厂的一部被扣押的汽车被该公安机关使用过程中出车祸受到损害,该厂因设备被查封导致停产期间损失2万元。后经复议查明该市公安局的行为违法,复议机关撤销了公安局的扣押查封决定,该厂可以请求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雇人看管费用1000元、汽车的修理费用和停产损失2万元
D.王某向工商局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被批准,后因王某销售假药和过期药物导致人身损害,受损害的人可以请求工商局行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