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沙眼的病原体属于()。

A.细菌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真菌

E.病毒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志贺菌属的细菌。 2.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小核酸病毒,自然宿主是人。 3.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通过体虱传播。 4.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请注意要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相区别。 5.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侵犯眼结膜和角膜,引起颗粒性结膜炎、角膜炎。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也  藏:宝藏 

D、山川相,郁乎苍苍    谬: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鱼虾而麋鹿 

D、吾生之须臾

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战——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