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32岁,喘息、呼吸困难发作2天,过去有类似发作史。体检:气促、发绀,双肺满布响亮的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院外已用过氨茶碱、特布他林治疗无效。对该例除立即吸氧外,首先应给予的治疗措施为()

A.联合应用氨茶碱、特布他林静脉滴注

B.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C.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D.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吸入

E.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患者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气促、发绀、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0次/分,考虑该患者为重度哮喘发作,已应用β激动剂和氨茶碱治疗无效,治疗宜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青冢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左右。据说清初墓前尚有石虎两列、石狮一个,还有绿琉璃瓦残片,好像在墓前原来有一个享殿。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娘。
据内蒙的同志说,除青冢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我们就看到了两个昭君墓,另一个在包头市的黄河南岸。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古代的堡垒。在这个堡垒附近,还有一个古城遗址。
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形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摘自翦伯赞《内蒙访古》,《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亲眼看到的昭君墓有:

A.一个

B.两个

C.十几个

D.几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