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4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收住院。入院时T36.5℃,HR89次/分,BP128/78mmHg,二尖瓣面容。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对称,房颤心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Ⅲ级以上杂音。患者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拟在全麻复合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换瓣手术进程顺利,主动脉阻断90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行复跳。辅助循环时间已达1/3主动脉阻断时间,各项指标满意,准备停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停止转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A.畸形矫正或瓣膜置换等手术已完成

B.鼻咽温度达33~34℃

C.心电图显示良好的心律和心率

D.肝素已用鱼精蛋白充分中和

E.心脏功能已能维持

F.pH、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在正常范围

答案

参考答案:A, C, E, F

阅读理解与欣赏

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 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 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 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2)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 赤壁山在( 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3)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4)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5)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6)《水经注》“ 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 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 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拾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7)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 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1、“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2、第(6)段中“此次战役的逻辑”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4、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评述郦道元、盛弘之、赵彦卫、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对“ 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探究中的历史性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