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概括材料反映的观点。
(2)评价上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举例,不限中外、古今)予以论证说明。
(1)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2)第一层次 单一观点:
观点一:观点正确,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或统治者无为有利,有为有害。
论证:
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立功理论依据;或一定程度上起到警醒、约束统治者;。
观点二:观点错误,统治者应该有为而治
论证:
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或李冰兴修都江堰,奠定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基础,泽被后世。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是一种试图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的消极思想;或反对社会进步。
第二层次
观点一:复合型观点(辩证性观点):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历史环境下,统治者的有为、无为,发挥的作用不同。
统治者有为有利:
例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之“为”,为川蜀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影响至今。这种“为”“当为”。
统治者有为有害:
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观点二:统治者同一作为具有有害或有利两种作用。
例:隋炀帝修大运河。有害:苦役百姓,激化矛盾。
有利: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从必修三的课本中学到了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2)从学过的知识中结合老子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主要是要从无为而治的内涵上去理解,答案不拘泥,不过必须有论有据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