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的某种氢化物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⑴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⑵已知:

① E-E→2E  H=+a kJ/mol;

② 2A→A-A  H=-b kJ/mol;

③ E+A→A-E H=-c kJ/mol;

写出298K时,A2与E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⑶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 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A2(g)+BC(g)X(g)  H=-Q kJ/mol(Q>0,X为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初始投料2 mol A2、1 mol BC1 mol X4 mol A2、2 mol BC
平衡时n(X)0.5 moln2n3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Q1kJ吸收Q2kJ放出Q3kJ
体系的压强P1P2P3
反应物的转化率123
①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 min,则A2的平均反应速率

v (A2)=                 

② 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下列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

A.α1+α2=1            B.Q1+Q2=Q              C.α3<α1              

D.P3<2P1=2P2         E.n2<n3<1.0 mol           F.Q3=2Q1

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积压缩到1 L,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75%,请在下图中画出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

⑷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是一种高温燃料电池,被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是未来民用发电的理想选择方案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现以A2(g)、BC(g)为燃料,以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写出该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离子键、极性键(或共价键)

⑵ H2(g)+Cl2(g)=2HCl(g) H=(a+b-2c)kJ·mol-1[H表示成-(2c-a-b)kJ·mol-1也可]

⑶①0.125 mol·L-1·min-1

②4 L2/mol2   ③ ABD

⑷ O2+4e+2CO2=2CO32

题目分析:根据题意依次推出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E为氯元素;

⑴A、C、D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其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极性键(或共价键);

⑵首先写出A2与E2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各物质的状态为H2(g)+Cl2(g)=2HCl(g);将“①-②+③×2”得该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得该反应热H=(a+b-2c)kJ·mol-1,据此便可写出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⑶①A2的平均反应速率v (A2)=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甲和乙两容器的平衡状态为全等平衡,则有α1+α2=1,Q1+Q2=Q,P1=P2,n2=n1=0.5 mol;由于丙容器的起始量是甲的2倍,可将丙容器的体积扩大2倍(与甲同压等效),然后再恢复到原体积,则可得α3>α1,P3<2P1,n2<1.0 mol<n3,Q3>2Q1,综上只有A、B、D项正确。

④第5min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5 mol/L(体积变为1 L),再根据“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75%”,则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据此便可作图。

⑷O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32:O2+4e+2CO2=2CO32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 * * 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 * * 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美两国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4分)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