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08年是周恩来 * * 110周年诞辰。他是新中国在国内、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对(尼克松)这样说:“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台湾流亡的可能就是毛 * * 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小题1:举出一例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2分)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                                      图二

图一 1951年6月18日。标题是: * * 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二 1971年11月8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小题2:据图1,指出“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的历史背景。(2分)

小题3:图2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群众对他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小题4:“儒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小题5: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戴”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

小题1: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2分。答出其他史实,只要符合史实,也可得分)

小题2:新中国成立时,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坚持国民党 * * 代表中国。(2分)

小题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分)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

小题4:仁、仁政或民本思想。(1分)

小题5:对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非凡的外交才能;伟大的人格力量。(4分)

本题以热点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为切入点考查近现代中国历史,问题较新,题目的设计也较灵活,其中(2)问和第(3)问的设问很巧妙,要抓住时间结合当时的背景考虑回答。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中华文明中,早就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古兰经》就有一百多处讲到和平。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谈到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必须看到各个民族、各种宗教都是多样性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本土的道教与相继传人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长期和谐共处。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0个民族,2000多万人口。他们都是中 * * 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受到了充分尊重。目前在中国城乡,有35000多座清真寺。在中国任何的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清真餐厅。像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大都市,专门为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立了法。在民间生活中,不管工厂、学校和机关,只要有穆斯林,就开清真灶;连朋友聚会,只要其中有一位是穆斯林,大家都自觉用清真餐。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同其他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阿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上世纪五十年代,阿拉伯国家排除种种干扰,毅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七十年代,在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阿拉伯国家争取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和谋求发展的愿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给予了政治和道义上的有力支持,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支援阿拉伯国家的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这块土地上。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多样文明大放光彩的世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同拥有数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都肩负着让古老文明焕发青春的神圣使命。回眸近二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被耽误的历史机遇太多太多了。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理由振奋起来,加强合作、加快发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心存疑虑、踌躇不前。任何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政治家,任何有抱负、有作为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