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引自《管子》

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毒鱼鳖,置阱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搏兽者,杀之。”

——引自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

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引自《后汉书·王莽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是什么?

(3)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不能保护生态资源,就不能治理好国家。材料二实施了材料一的思想。规定在一定的季节内不得砍伐树木,堵塞河堤,捕捉动物。

(2)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河泽的保护;人口增加,导致过度垦殖;水利失修。

(3)我国古代统治者就赶不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列入治国方针。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是造成两汉黄河多次泛滥的人为因素。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重视环境问题。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把历史的问题与现实的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现实服务宗旨。要解决本题考生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其次结合题目的试题设问,从材料里找出答案,最后明确材料之间的关系,由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因此,要围绕该主题展开思维,第三问的“启示”出就容易答出,只是围绕主题展开,言之有理都可以。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