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E.血压、脉搏、呼吸改变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祭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已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抛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深得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非礼“小贱妃”,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是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很可笑,那“小贱妃”是她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来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哆嗦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着。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变得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杂耍的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关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的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民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做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华场景,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儿我这厢慢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上大学时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寻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婆婆被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刚才的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这兄妹本是夫人话,只怨那张生一念差。说什么待月西厢下,你乱猜诗谜学偷花。果然是胆量比天大,寅夜深入闺阁家。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小贱妃”和红酒,让读者对小说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一目了然。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小贱妃”戏里戏外的不同表现,表现了“小贱妃”表演的出众和品格的坚贞不屈。

C.红酒认为“我”想见“小贱妃”的想法很可笑,因为“小贱妃”是红酒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

D.小说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相思镇的古戏楼,是因为古戏楼是贯串小说的线索,有关“小贱妃”的故事都发生在古戏楼。

E.小说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富有感染力。

(2)结合文本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说明]
图3-1描述某超市销售数据的部分处理流程。超市中有若干台收款机和若干名收款员。这里,我们把一个收款员开始使用一台收款机到离开这台收款机称为该收款员的一次作业。作业开始时,收款员先在收款机上输入收款员号和作业前金额。作业前金额是为了销售时的找零而在作业前预先放入钱柜的金额数。作业结束时,收款员要打开钱柜,取走全部现金,并把这些现金的金额数(称为作业后金额)输入收款机。当作业前金额+本次作业售货总金额-本次作业退货总金额≠作业后金额时,表示这次作业存在金额差错。
本流程图已作简化,并作以下假定;该超市只有现金交易(不用信用卡和礼券);一个收款员因某种原因(如吃饭)在一天中可以有多个作业;销售方式只有售货和退货两种。
整个超市分成若干部门(如食品部、服装部),系统按部门统计一个月中各类货物的销售数量和金额,最后根据月销售计划文件分析各部门完成销售计划的情况。系统还统计每个收款员的差错情况和退货情况。
图中处理4和处理8每月的最后一天执行一次(营业结束后),其他处理每天执行一次。
图中部分数据、文件的记录格式如下:
日销售数据:收款机号+收款员号+作业前金额+(售货标记|退货标记)+货号+数量+单价+金额+作业后金额
日销售文件记录:(作业开始标记+收款机号+收款员号+作业前金额)
|((售货标记|退货标记)+货号+数量+金额)
|(作业结束标记+收款机号+收款员号+作业后金额)
部门目销售文件记录:部门号+(售货标记|退货标记)+货号+数量+金额
部门月销售计划文件记录:部门号+月计划金额
收款员差错月报:月份+收款员号+差错作业数+差错总金额
收款员退货月报:月份+收款员号+退货次数+退货总金额
其中w表示w重复出现多次;a|b表示a或b;a+b表示a与b。
[图3-1]


“处理1”能检查出日销售数据中的哪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