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容。(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很大。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简述教学过程要点。

答案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要点:教师多媒体播放滑坡的影像资料和展示滑坡示意图,并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滑坡的定义、成因、发生条件和危害。学生仔细观看影像资料和阅读教材,在教师引导和补充下得出结论: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常常造成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等。教师多媒体播放泥石流的影像资料和展示泥石流示意图,并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泥石流的概念、发生条件和危害。学生仔细观看影像资料和阅读教材,在教师引导和补充下得出结论: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其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合作探究1】举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说明在人类改造环境时(如改造地形使其适应各类工程的需要),为什么有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本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寻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挖掘、蓄水排水、堆填加载、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合作探究2】想一想,哪些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本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寻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