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亘古以来制度上最彻底的变革,这一制度把整个传统结构都颠倒过来了……四万万五千万的老百姓都是“皇帝”,而从前的皇帝、大官儿都成了“公仆”。                                ——《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原来的幻梦破灭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方殷的机会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一度恢复帝制。张勋拥戴宣统皇帝复辟。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在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这些活剧一幕紧接一幕地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出。          ——《中 * * 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作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竞不是当初所期待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良药。多党制、议会制这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在民国初年都尝试实行过,结果却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而只是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形式。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说来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一场更加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着,将要降临到中国的大地上来。                             ——《中 * * 党的七十年》  

(1)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材料中说,“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随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找到了怎样的出路?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历程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赋予了人民比较广泛的民主权利。  

(2)国际: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独霸中国;列强加紧在中国的争夺。国内: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各派军阀混战加剧。

(3)失败原因:照搬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出路:1915年,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企图通过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的批判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到救亡的出路,结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它并不是救亡的真正出路。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的双重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一历史重任必然要由无产阶级来完成。

阅读理解与欣赏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以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而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

A.然今汝者(打发)

B.不,则徒劳费(这样)

C.以何面目见父母(回家)

D.夙而夜寐(兴奋)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恐你在家汩俗务所欲有甚生者

B.吾犹可望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夙兴夜寐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D.不知汝何面目归见父母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小题3:对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恐怕你在家里被日常事务打扰,不能够专心专意学习。)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D.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可以享用。)小题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