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分别是 

A.高压中心,3~4月

B.低压中心,4~5月

C.锋面,6~7月

D.反气旋,7~8月小题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的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小题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题目分析:

小题1:梅雨天气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其发生时间是6~7月,北方的冷气团和南方的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因两者势均力敌,锋面在此徘徊。故选C。

小题2:读图可知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呈正相关的地区所占比重大;在图中的西北部的相关系数是0.15,而最小值是0;而正相关最大值是0.25以上,出现在东北部。故选D。

小题3:江淮地区梅雨强度成正相关的地区大,负相关的地区小;漠河地区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现象;太阳黑子数最大时,耀斑爆发强度也达最大;而地球的电离层受到的干扰大,所以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故选B。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