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6分)读图我国两地相关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表示。

图一: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分布图

(1)图一中甲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是          (取值范围),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图示区域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      资源(6分)。

(2)图一中乙处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乙处的降水比附近       ,原因是       风受到           抬升。(6分)。

(3)图二中河流水量的空间上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等。(8分)

(4)与现有绿洲相比,分析废弃绿洲的空间位置特点及古绿洲消失的原因。(8分)

答案

(1)50~52;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太阳能(6分)

(2)多 夏季风(偏南风或西南风) 地形(6分)

(3)空间上,中上游的水量大,下游的水量少(2分);原因:河流中上游由于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汇入,水量大(2分),河流下游由于蒸发大(2分),人类耗水多(2分),水量小。

(4)废弃绿洲位于河流的下游(2分)原因:人口增加,过度用水,水资源减少(2分);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土地沙化(2分);全球变暖,蒸发加大(2分)。(合理即可得分,共6分)

题目分析:

(1)图中等值线差是2,依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甲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是50~52;平均云量日均值越大,云量越多,降水越多,依据等值线的分布可知,该地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青藏高原地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所以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

(2)图一中乙处等值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低值弯曲,表明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云量多,表明降水量多;因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因该地位于迎风坡,所以多地形雨。

(3)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上冰雪融水,受其影响及地下水汇集,所以河流的上游水量大,河流向下流动,由于蒸发量增加,人类用水量增加,所以河流下游水量小。

(4)读图可知,废弃绿洲位于河流的下游;其原因是:该地降水少,人口增加,过度用水,使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使绿洲废弃;全球变暖,蒸发加大,气候更加干燥,使绿洲废弃。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B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