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人大代表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①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②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④要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故①正确;执政为民的主体是执政党——中 * * 党,故②表述错误;充分调研、做好准备工作强调审慎行使提案权力,故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论述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2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