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 * * 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

答案

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后失败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是百日维新也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纲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总体上未获得成功。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以毛 * * 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和 * * 主义思想,创建了中 * * 党。毛 * * 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 * * 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 * * 思想是中 * * 党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和毛 * * 五个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实践活动的了解。这是一个“大跨度、高概括”类型的问答题。解题的要害是审清题意。时间跨度要准确,民主革命时期近110年(1840-1949),无需延伸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概括五位人物的基本思想,无需详述每人的具体主张。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基本思想的内容应抓住这个中心,主要围绕对待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态度而展开。概括实践效果而不是具体的实践过程,只要点明其思想影响及成败即可,无需详尽罗列史实。但考生往往抓不住要点,致使费时不少,得分不多。因此,考生在备考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历史基本问题的理解,一定要练习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概括方法,要强化思维练习的力度,要真正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各种复杂的题型面前,迅速构思,有效组合,提纲携领,事半功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