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从调查中得知,洽村村民在这一时期结婚的大多数都没有送嫁妆。N说:“吃大锅饭,吃食堂,人都是国家的了,还送什么嫁妆。”
[材料二] 这进一步表现为兴起送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东西作为嫁妆,如:毛 * * 语录、毛 * * 纪念章等,这构成了那个时期嫁妆的鲜明特色。S说:“毛 * * 像章也是当时最好、最时兴的嫁妆,那个时期结婚的人都送。”
[材料三] 我想首先回顾20世纪80年代至今,嫁妆在洽村的演变。这一时期,送嫁妆的风气在洽村已经开始普遍化……与1949年前的情形相比,它保留了传统中的一些痕迹,至少证明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无法完全割裂传统,但是当今嫁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以下是我在洽村调查所整理的资料:
时期 | 所送的嫁妆(除被褥、桌柜等) |
80年代 | 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
90年代 | 组合家具、VCD播放机、彩电、冰箱 |
现在 | 取暖器、大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沙发、高档组合家具、 农机设备、摩托车、小面包车、音箱、高级床上用品 |
问题:
(1)分别指出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洽村送嫁妆情况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洽村嫁妆变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谈谈你对洽村嫁妆变迁的认识。
(1)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 * (1分)
(2)特点:保留传统特色;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原因:人们重视传统;农村改革,农民收入增加;市场经济建立;工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变化
本题是一个考查“热点”问题的题目,这里的热点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是得分率较高的主观题。
第一问注意准确表述历史事件;第二、三问答题注重语言规范性和层次性。
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变迁背后反映出的历史信息进行正确分析(1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