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患者,男,29岁,咳嗽、咳痰2周,咯血2天,伴胸痛,经呼吸科诊断为肺结核。 该患者可优先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异烟肼+链霉素

D.异烟肼+利福平

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选用及不良反应。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故选项C为题1的正确答案。结核病一旦确诊,需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在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每日1次用药或每周2~3次间歇用药,均应有规律,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全程指完成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全程治疗,满足连续用药的时间,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故选项E为题2的正确答案。

抗结核药物中,属于杀菌药的有异烟肼和利福平,属于抑菌剂的有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故选项C为题3的正确答案。

利福平服用后排泄物呈橘红色,故选项B为题4的正确答案。异烟肼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损伤和周围神经病;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包括球后神经炎及高尿酸血症;对氨基水杨酸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炎、狼疮样综合征;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有关,主要为高尿酸血症。

材料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 * * 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 * * 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 * * 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 * * 、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仇敌忾】

毛 * *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