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4分)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至四给以评价。(4分)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4分)
(1)“西学东渐”。一方面中国一些士大夫像徐光启等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另一方面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士传播西方文化。
(2)①辛亥革命后儒学受到冲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尊孔复古逆流。②陈独秀为反对帝制复辟,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为维护共和制而批判儒学,具有进步意义。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儒学中的忠孝号召中 * * 反对日本侵略,这具有正义与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以忠孝要求人们服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家 * * ,具有消极作用。
(3)①在近代,它一方面继续是统治者的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受到批判的同时,其精华部分得到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在现代,儒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社会重视,并被研究、利用,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
此题考查西学在中国传播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及中国的各个阶层对于西方科技、制度、文化等所采取的态度问题。回答本题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中国人西学东渐的进程,才能得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