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 * * 访问亚非14国,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机必须在突尼斯进行中途加油,当时两国无外交关系,按国际惯例,中国必须通过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发出外交公函才行。受美苏的影响,突尼斯对中国并不太了解,经过反复斟酌后,布尔吉巴总统同意了中国方面的请求,并希望代表团能将“中途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还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结果在访问的第二天,布尔吉巴总统就决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事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尼斯总统为何邀请并无外交关系的中国 * * 正式访问突尼斯。

材料二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1963、5成立)执行 * *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曾说,非洲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不能袖手旁观……2002年7月,在非统组织的基础上,非洲联盟(AU)宣布成立,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非盟成立以来,积极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2005年3月,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赛义德·金尼特说,非盟计划组建一支由1.5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非洲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以避免“袖手旁观”?这些努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引起广泛不满;非洲国家希望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2)努力:政治上,成立非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经济上,推动各国的发展,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军事上,组建常备维和部队,维护和平。

反映出: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注意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的上半期,美苏争霸引起国际社会广泛不满,而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被广泛接受,许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2)从材料中找有效信息,“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体现的是政治上的合作;“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 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合作;而“计划组建一支由1.5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则体现的是军事上的合作以维护地区和平;这正是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反映。

解答题
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4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孩子的问题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外边挺冷的,我给您倒杯热水,您稍稍休息一下我们再开始谈。 求助者:谢谢! 心理咨询师:您来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求助者:我就是想请您帮帮我,我现在都快要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那您能具体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 求助者:都是被我儿子闹的。他今年上初二了,从上小学起,我就想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但到现在各种方法我都用过了,竟然没有一点儿效果!真是急死人了! 心理咨询师:从孩子上学一直到现在,您一直为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着急。那目前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您都用过什么方法?您究竟想给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呢? 求助者:他应该能够自觉学习,至少应该到家就写作业而不是玩游戏、看电视。 心理咨询师:那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您都用了什么方法呢? 求助者:刚上小学的时候是用物质奖励,只要他回家马上写作业,我就给他一个小红旗,攒够10个,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我发现他学习不上心,总是玩玩具,有时还把玩具带到学校。我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按照书上教的去做,可都没有长期效果。现在孩子初二了,人家都说初二特别关键,一旦跟不上就肯定上不了好高中,那以后上大学、找工作就都麻烦了。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您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了很多心血,听您刚才的叙述,感觉您是一个人带孩子吧?求助者:(沉默)差不多就是我一个人带吧。 心理咨询师:教育孩子应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一个家庭光靠一个人怎么能把孩子管好呢?求助者:是啊!我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买菜做饭,陪儿子学习。我每天坐在他旁边,帮他检查、改错,整理卷子,再给他弄些水果只有我在时他才能专心一点。我都快急死了。他爸爸这几年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总以工作忙、出差为借口不回家,即使回来了对孩子的情况也不闻不问,根本不像个父亲。我总觉得他在外边有了什么情况,但心理咨询师:那您对他的行为一定很愤怒吧?求助者:(沉默)

“那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您都用了什么方法呢?”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包括()。

A.开放式提问技术

B.面质技术

C.具体化技术

D.指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