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9分)

Ⅰ.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右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________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常见实验。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用标准液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2)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                                  

(2)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 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溶液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126.11
第二次25.001.5630.3028.74
第三次25.000.2226.3126.09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并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下列实验操作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b.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 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答案

(9分)

Ⅰ.(1)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 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或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1分)  (2)偏小(1分)

Ⅱ.(1)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分) (2)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1分)

(3),(1分)

c(NaOH)==0.1044 mol/L。(1分)

(4)a.偏高(1分)         b.偏高(1分)

题目分析:Ⅰ.(1)从右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由于该实验的关键是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另外一缺点就是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或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将导致热量损失,所以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小。

Ⅱ.(1)中和滴定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所以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2)垫上一张白纸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3)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第二次实验数据完成太大,舍去,因此消耗盐酸溶液的平均值是,所以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NaOH)==0.1044 mol/L。

(4)根据n=c·V可知,如果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多,因此滴定结果偏高;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 mL待测液,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多,因此滴定结果偏高。

点评:该题高考中的常见图像,属于基础性强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实验原理,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的难点在于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引起溶液浓度存在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讲,一是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二是由仪器或药品等系统原因引起的。由于引起误差的原因复杂,所以误差分析就成为高考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难点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