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A【经济学常识】

富士康大陆公司使用大量的“低端机器人”——机械臂。这种机械臂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工作时间是普通工人的三倍。按照富士康普通工人年薪3万——4万元计算,机械臂的成本,相当于雇用三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成本。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 CPI同比上涨2.5%,预计2013年中国的工资上涨率达9.5%,约为物价上涨幅度的3倍。

(1)根据李嘉图的工资理论,分析材料中的数据蕴含的道理。(6分)

(2)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6分)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3年10月1日,由于民主党、共和党未能就政府新财年预算决议达成共识,美国联邦政府时隔17年再次“关门”。表面上看是有关预算问题的交锋,实质是主导众议院的共和党人借题发挥,向奥巴马医改发难。

2010年3月,奥巴马签署医改法案,法案中的“强制医保”条款要求所有美国人必须拥有医保,否则将面临罚款,希望以此吸纳更多民众,降低整体保险赔付风险。但医改法案一直遭到共和党人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全民推行医保的话,会令本来已经有庞大财政赤字的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近年来众议院共和党人已经发起42次投票,试图废除这一法案。

(1)从国家权力运行原则角度,分析美国政府再度“关门”的原因。(6分)

(2)应如何认识美国两党在医改法案上存在的分歧。(6分)

答案

A.(1)①李嘉图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2分)②根据材料,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在上涨,且实际工资上涨幅度要高,所以劳动者的实际收人会上升。(2分)③由于通货膨胀不明显,劳动者的货币的购买力受到影响的相对小。(2分)

(2)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2分)②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2分)③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2分)

B.(1)三权分立是美国国家机关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2分)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行 * * 属于总统,但是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2分)这必然导致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政府“关门”风险。(2分)

(2)美国实行两党制,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2分)两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在民众关注的某些议题如医改问题上展示不同政见,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2分)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实质上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2分)

题目分析:A是选修二经济学常识,B是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二者只需要选择一题作答即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题目回答。经济学常识考查了学生对李嘉图工资理论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材料的分析要具到位,难度较大。选修三涉及到美国的政治制度,考查了美国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坚持三权分立原则及美国两党制。对材料的分析根据对原理的理解对应解释。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 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 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中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在另外一个落脚 点。”我双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办要记下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选文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______”,第一步成功,“______”,第二步成功,“______”。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3.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为什么呢?文章多处有伏笔,请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课文内容看,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