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引自胡绳主编《中 * * 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不得不退回去。——引自《邓 * * 文选》(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对今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案

(1)先后建立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开展了人民公社运动。

(2)生产资料锁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共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 :“一平二调”,实行平均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出发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中国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熟记这段历史,阅读材料,弄明白材料的大概意思,便于自由做答。

问答题 简答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