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12年快速发展,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 “中国威胁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同美国等大国磨擦不断。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有人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

材料二 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存在南海领土争端。2012年9月,日本宣布把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妄图把钓鱼岛据为已有。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 * * 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中国人民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关系。(12分)

(2)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对“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3)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分)

答案

(1)①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坚定地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利益。采取有效措加强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管辖,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定地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⑤总之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它国家的正当权益。(只要答4点即可满分。每点3分)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有人看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问题,以及对中国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两点论的道理,是合理的。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与美国等大国之间虽有矛盾、磨擦但互利共赢的格局已趋形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更为广泛深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的论点,没有看到这个主流,是一点论和均衡论的体现,是不合理的。(8分)

(如果用矛盾的普遍性分析可适当给分)

(3)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中国人民的利益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矛盾的普遍性。(2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都有各自的具体利益,同时又存在共同利益。(2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亦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反过来亦有利于实现中国人民的具体利益。(2分)                                                           

(1)本题限定的答题的具体范围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当代国际社会这一角度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是带着这些知识点去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从材料和设问中提取信息及有用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材料中主要谈及中美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去组织答案。

(2)本题限定的答题的具体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指的就是矛盾的观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的观点只看到了中美之间、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而未看到交流与合作,属于片面的看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矛盾的普遍性、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学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评析题中观点。

(3)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既包括二者相互区别;也包括二者相互联系。而后要用材料把二者的详细关系表述清楚。只要基础知识扎实,这道题同学们应该能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来。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