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

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A.反帝、反霸   

B.和平与发展

C.反饥饿、反浪费 

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答案

答案:B

“铸剑为犁”意思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它的出处是 《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君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

(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

材料三

(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过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群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

材料四

亡考(王夫之)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

——王敔(注: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

请回答:

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述,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