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在PowerPoint中,将插入点定位到要移动的某一段落中,选用()工具栏中的“上移”或“下移”按钮,可使该光标所在的段落上上移或下移。

答案

参考答案:大纲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谈尊严》完成小题。(16分)

谈尊严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间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做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 * * 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 * * 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载: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作者何蓉瑜 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不超过十个字)(2分)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有何作用?(3分)

小题3: 请为第⑥段补充一个论据。(3分)

小题4: 第②段第⑤段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秦天,今年47周岁,失业后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他经常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参加过多次招聘会,但用人单位都说她的年龄太大,没有特长,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由于长时间失业,秦天心情焦虑,时常唉声叹气,不愿出门,有时还向丈夫抱怨社会对她不公平。在丈夫的多次耐心劝说下,她来到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劳动保障协理员小胡热情地接待了她。

秦天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屡次求职失败的经历,小胡按照工作要求,仔细听并认真作了记录。之后,小胡真诚地与秦天攀谈:“您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您在找工作时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我听了也很难受。家里经济状况又不是很宽裕,您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不过,没关系,今后我会帮您解决问题,度过这个难关的。”小胡的一番话,打动了秦天的心。随后,小胡分析了秦天的就业不利因素:一是年龄偏大;二是文化程度较低;三是心理上抱怨社会,不愿积极争取就业机会等等。秦天的就业有利因素:一是曾经在原单位做过电工,有电工经验;二是作为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国家的就业扶持政策;三是长时间失业,秦天珍惜就业机会,工作努力等等。经小胡诚恳耐心的工作,秦天的就业观念和心态都有了改变。

此后,小胡又主动与秦天沟通了几次,为秦天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开一家电器维修站。先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免费家电培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开业后可享受税收、行政性失业收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二是积极与社区的物业公司联系,争取在物业公司为秦天谋求电工的岗位;三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尽快使秦天就业。

经过考虑,秦天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小胡据此为秦天制定了一个服务计划,并按服务计划于社区的海蓝蓝物业公司多次沟通,向海蓝蓝物业公司宣传介绍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保补贴、税收减免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海蓝蓝物业公司对秦天考核后,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社会保险费。

劳动保障协理员小胡还对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回访,并主动告知单位如何申请社保补贴、申请时应带的有关资料等问题。

劳动保障协理员小胡接待了服务对象秦天,仔细听取了她的情况介绍,并认真作了记录,下列选项中()不是个案记录应包含的内容。

A.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及其性质

B.服务对象的期望及与服务对象会谈时的感受、反应

C.社会工作者的分析与反思及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D.服务对象心理因素、社会认知的分析及服务对象咨询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