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毛 * *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拥军爱民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的基本要求,措施之一就是发行各种票证(见上图)。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建国初期中 * * 党为稳定物价除上述措施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票证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 * * 党什么政策?试概括其历史意义。
(5)你认为中 * * 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困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措施:米棉之战,银元之战,统一财经。(3分)
作用:结束了我国连续使多年的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2分)
(3)原因: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粮食供需矛盾得到缓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3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任制;(1分)它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2分)
(5)国情(实事求是的原则、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或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均可)(2分)
(1)该特殊意义的作答,可结合大生产运动的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
(2)该回答关键在于把握好基础主干知识,后一问从直接作用和主要作用两方面入手。
(3)根本原因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入手: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根据材料和课本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不同历史阶段的方针政策由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