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加入一定量的M、N,发生反应aM(g)+bN(g)cP(g),△H=Q kJ·mol-1,反应达平衡时,P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与容器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容器体积

 
c(P)
1 L2 L3 L
100℃1.301.000.70
200℃1.200.900.62
300℃1.000.750.53

A.Q>0

B.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M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D.a+b<c

答案

答案: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 * * 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 * * 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 * * 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 * * 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3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4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