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答案

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大而空,常见的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内容,也无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从目标的定位来看,单凭一节课就想要培养学生这么高的能力,既不现实,也难以突出重点。不同的课突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等。(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18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阅读选文,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认真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仔细阅读第②段,请用简明的语言回答:“假山的堆叠”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2)文段③的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6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3分)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3分)

小题4:下面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小题5:目前,苏州古典园林“吴韵山居”已亮相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下面两幅图就是苏州园林在重庆园博园的景观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为它命名。(2分)

(1)                                   (2)

我选择第         幅,我的命名是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