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对于前列腺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前列腺两侧不对称

B.血清PSA升高

C.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

D.好发于内膜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父亲的一课

十六岁那年,父亲送我去山城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我一有空便溜到相邻的一家叫“创世纪”的网吧去上网玩游戏,微机知识没有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往往玩得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的网民中,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混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呀!”

这声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成里极少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长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没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三分中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七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是我的衣袋里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生活费给我,我却将它们全部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 了口。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有了钱,我跟父亲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他有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 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有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分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 个小时不缴清欠费,应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给我买的手表做抵押,谁知网吧老板却不屑一顾。父亲指着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 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的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油印玩什么游戏?乡吧佬!”这时我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觉得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假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借去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里我到哪里去弄钱去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的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小题1:透过“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一句我们可以想象到父亲当时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是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谈一谈。

问答题

材料一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过去十年中国城市以平均百分之十的速度扩张。1978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市人口由1.7亿增加到5.4亿。到本世纪中叶,为了支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右。中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中国总共有161个大、中、小城市,其中有100多个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国家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于是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变成了“跑部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一些城市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地方政府把城市“做大作强”的冲动与中央实施的控制冲突凸显。2003年以来,各地方纷纷提出投入巨资打造都市的战略规划。仅从公布的几个地区数字,就可见规划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昆明要总投资2000多亿元,建设“东方日内瓦”;南京投资1080亿元,建设金陵古城;浙江计划投资2665亿元用于几大城市基础建设;济南计划到2007年,投资1360亿元,建设泉城;南昌经济并不发达,但也提出投资100亿元用于现城改造;重庆市公布,仅建渝中半岛城市形象工程,就规划投入200亿元;浙江绍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在10年内要计划投资1000亿元。广东打造大佛山一个地级市,未来几年也要投资千亿元以上。材料二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发行的数千亿国债、加上数万亿元配套资金,多数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新建国有企业,总项目达到1万多个,这些资金项目的推动,遏制了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在7%以上。在地区分布上,投资又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浙江五大地区。这五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48.5%。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房地产企业资金中的70%,来自银行贷款,建筑商项目垫付资金约30~40%靠银行贷款,购房者一半购房资金也靠银行贷款。几项相加,约有61%的资金来于银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空置在一年以上的达到1.2亿平方米,占用资金达2500亿元。材料三现在城市圈地运动正处于加速阶段,我国中部、东部城市建城区范围基本上都扩大了 2—3倍以上,小城镇平均扩大1倍以上,西部城市扩张也在日益加速。这中间,还不包括大批新建城市的扩张。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介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年的660个,建制镇数量则从2173个增加到了19883个,城镇化水平达到41.6%。但在城镇化进程背后,各种隐忧也随之泛起。“由于我国城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并存的特殊背景,应更加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化风盛行的理论主要有几种:一是“大城市论”,即城市越大越好,大城市越多越好,我国大城市大少,应该加快发展。几年来,乡改镇,县改市,县市改区,区、市大拼盘,随意为城市改名、随意提升城市行政等级等现象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82个城市宣布要建国际大都市;二是“大都市圈论”。继珠江三角洲、长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之后,各地都在构建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的大都市圈,大有中国未来成为国际都市区之势;三是“大城市成本论”。这种理论强调大城市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今后我国投资重点应是大中城市,中小城市投资成本高,回报低,不是发民的重点;四是“城市天堂论”。城市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天堂,农民进城就能富,建城等于为农民建炉灶,农民只要有城市炉灶,步入小康社会就不用愁。材料四中新网2005年12月10日电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浮躁情绪,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症”,归纳起来有 8种:一是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在全国总共661个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还有许多城市要建CBD。所有城市都向区域的中心挤,显然是不现实的。二是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由于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需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管理,使得扩大人口规模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原来一些地方政府是“跑部钱进”,现在不要钱了,也不要项目,就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三是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多组团布局适应于规模非常大的城市,一般是市区人口规模在150万至200万甚至超过的城市才可以考虑多组团。但有些中小城市,也盲目追求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果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大大降低、能耗大增、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基础设施成本成倍增加。四是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严重毁坏。五是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为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以至于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拓宽机动车道,砍伐行道树。不仅有80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有的城市还限制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六是盲目进行功能分区。在许多城市,开发区越建越多,不少还距离城区很远。结果是,每天数十万的“上班族”浩浩荡荡到开发区工作,下班后又浩浩荡荡回到居住区休息,造成一种“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七是盲目进行周边环境的再造。西部某个缺水的城市,竟然在城市外围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其面积比西湖还大5倍;有的城市在容易发生洪灾的地方填河变路,使得泄洪疏导往往来不及;有的风貌单一的城市还劈山为地,把山推平。八是盲目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城市一换届,领导人就急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指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透支”即土地资源透支、环境资源透支、能源资源透支、水资源透支;“三个失小、衡”即城市内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差距扩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扩大。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把中国城市化过程遭遇的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归结为几个方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材料五在2005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高水平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认为,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大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连玉明强调,过高的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的开发热容易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化发展不当,势必导致三方面的损失: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商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丧失。有专家算了一笔账:1996年至2003年中国耕地减少一亿亩,其中建设占地2240万亩。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根据中国的粮食需求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强度计算,到2030年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是1.5亿亩,而城市化需要占地4亿亩! 当前的城市化方式将在中国无法持续。有专家担心,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要把现代的账单甩给后代去付。材料六如何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不能回避的严峻挑战。中国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亦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单纯走西方道路,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摩天大楼等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矛盾重重,中国也学不起。有专家指出,中国必须学会让市场的力量来调节城市规模,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城市化方面严重排斥和否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倾向,如规划城市规模、左右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向等,必须改变。同时,必须建立起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