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气候,全球协作,成为2010年国际合作的主题。
某班学生针对地界气候峰会的召开,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温 * * * * 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舍作。同时表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我国上述主张的政治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规模及各方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但会议期间,各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矛盾,其中夹杂了责备、争吵、抗议甚至哭泣。在经历了曲折后,最终,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中国国情自主确定减排目标,并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主张“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体现了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
(2)①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②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 * * 》的宗旨和原则,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