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在国际援助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捐赠者-受捐者”这一对名词。由于“捐赠者-受捐者”反映的是两国关系,这一称呼从词义和实质上已界定了两者地位上的不平等。中国政府从未使用过“捐赠者-受捐者”这一称呼。中国对非援助一向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由于援助理念不同,中国对非援助数额有限效果较好,西方对非援助数额较大效果不佳。

从《政治生活》角度,比较上述两种对外援助的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出发点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援助的;我国是为了维护双方共同利益。②双方地位和关系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与受援助国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国与受援助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开展互利合作。③结果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理念往往会干涉受援助国内政,削弱对外援助的效果;中国的这种理念尊重了受援助国的主权,可以增强受援助国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④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理念往往会导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的这种理念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可以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材料分析题

 ★关注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测算,2000年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0美元,全国实现小康程度为96%,但偏重于物质消费,我国尚有3000万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一大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材料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状况如何?

                                                                                                                                                          

★展望未来

你心目中的小康是什么样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应实施哪些重大战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战略、国策各回答两项即可)

                                                                                                                                                          

                                                                                                                                                          

★一显身手

漫步校园,你不难发现:教室里有时大白天灯火通明;无人时电风扇仍在不停地旋转;天气稍凉或稍热,学生就赶忙把空调打开…… 假如你遇到这种现象,你会怎样做?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积极行动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 * * * * 胡 * * 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