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这是三国首次单独举行领导人会议。会议发表的(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韩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三国重视相互关系的发展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三国地缘相近、根本利益一致

C.中日韩三国是亚洲最重要的国家

D.三国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答案:A

中日韩合作说明三国有共同的利益,故选A。

填空题

(16分)(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 写出电极反应式: Pt极______               _ ;当甲中产生0.1 mol气体时,乙中析出铜的质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中溶液不变,将其电极都换成铜电极,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无变化”)。

(Ⅱ)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O2(或空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对于以强碱为电解质的CH4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Ⅲ)由Cu2+、Cl-、Na+、SO42-四种离子中的两种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若干种,可选用铜电极、铂电极进行电解实验。

(1)要使电解过程中溶质的组成和质量不变,而该稀溶液的浓度增大,又无浑浊,应以­­­­­______为阳极电解________    溶液,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铂作阳极电解 ________     溶液时,溶液的碱性有明显增强,且溶液保澄清,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字,完成1~6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 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 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 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 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第一段描写,写出了(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

2.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填空。

(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__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 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物、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B.“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C .“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 不得不离开他们。

5.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的厌恶。

6.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  )

A.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