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成为民主政治,因为 * * 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一一伯里克利

材料二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民主政治”是由谁在何时开始建立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很什么?其所说的“平等”《 * * 宣言中》的平等是否一致?为什么?

⑵你是如何理解伯里克利所说“ * * 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的?

⑶上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权力机构?该国的 * * 主要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由此判断该国家的 * * 形式是怎么样的?

答案

⑴公元前594年,梭伦,公民大会。不一致,前者是奴隶主的民主,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

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国家 * *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的,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政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⑶古代罗马;元老院;奴隶主贵族,共和制。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时开始建立的,其最高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这种民主只是奴隶主享有的民主。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这种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的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所以只是少数人的民主。上图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其 * * 主要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小说,完成1—5题。
山的泪流满面
       山的家很穷。山的家在邙岭深处,没有院墙,没有瓦房,只有一眼窑洞,小时候山和两个弟弟夏天总是光着身子,没有裤子穿,如同满山乱蹿的猴子。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到了必须穿裤子的年纪,因为山要读书了。山把书读得琅琅上口,也把嗓子调得音色纯正。放学的路上,山在丛林间走过,总要和树上的鸟儿对歌。山想,鸟儿有漂亮的羽毛,而自己却没有整洁的衣裳。山经常这样伤感。少年的山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忧愁的种子。
       后来,山考上了县里的戏校,背走了家里仅有的一床棉被,去了县城。山不知道,他走了以后,家里人将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用功学戏,很快就成了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经常表扬山,同学们也都喜欢山。可山总是昂不起头来,因为山发现,自己还缺少一条棉褥。山每天睡觉的时候,只能在床板上铺一条粗布床单,山知道棉褥柔软而温暧,山很想让娘做一条棉褥。但是,山无法向娘开口,因为他已经卷走了家里惟一的一床棉被。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最终还是向娘说起了想要一条棉褥。因为山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又添了一床棉被。尽管被面是由碎布拼接而成的,但家里毕竟又有了棉被。山想,娘是有办法的。于是,山对娘说,戏校的夜晚很冷很冷,他真的需要一条棉褥。娘的目光里透着艰难,但娘还是答应了山。山的弟弟“呼啦”一下冲到山的面前,弟弟指着那床棉被说:“哥,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山发愣,山摇头,娘“啪”的一巴掌将弟弟扇了个趔趄。弟弟不再吭声,逼视着山的眼睛。山永远都忘不了弟弟那鄙视的目光。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终于得到了一条棉褥。娘把家里那床棉被拆开了,从里面掏出一些陈旧发黑的棉花。娘又找来了一些不规则的布片,拼接成褥里、褥面。山充满了惊奇。山不明白,棉花为何那样脏,布片为何那样碎,而且还都有火烧的痕迹。山不能问娘。娘一边缝制棉褥,一边悄悄流泪。娘对山说,她还有地方找棉花,她会让家里的棉被重新厚实起来。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背着娘缝制的棉褥,回到了县城。山后来从弟弟的嘴里知道了那些旧棉花和碎布的来历。村里养着几个“五保户”,他们都是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村里给他们养老送终,谁死了,就把谁用过的东西烧掉。山的娘从火堆里抢出来一些衣服和被褥,剪剪撕撕,整理出来些棉花和布片。人不走到绝境,是不会想出这种办法的。山无法想像,娘是怎样扑灭熊熊燃烧的火焰,又是怎样悄悄地将这些东西拿回家中的。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的戏校生涯,就是睡在这样的棉褥上度过的。棉褥是温暖的,山能感觉出母爱的热度。山从戏校毕业后,成了出色的演员。后来。山又改行搞起了戏剧研究,山的研究成果颇丰,却总也离不开悲壮与苍凉的主题,山说:没有悲壮与苍凉,便没有良知,戏剧的本质是良知……我爱惜自己的悲壮和苍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和翅膀。山经常出现在豪华饭店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山在论述悲壮与苍凉的过程中,总要提到自己的光屁股童年和那条充满母爱的棉褥。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选自2003年3月28日《教育时报》)
1.结合内容说说少年的山“伤感”和“忧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山向母亲要棉褥时,弟弟为什么“鄙视”他?弟弟鄙视他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几次暗示了娘的被褥的来历,请在原文中摘录其中任意两句话(或短语)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山的成长过程或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说说山研究的“悲壮与苍凉”的意义是什么?
   (不得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